2010年2月28日

村上春树最好的小说

即便是最好的作家也会有最蠢的读者。从目前国内硕果仅存的书评端口豆瓣来看,这些蠢读者的数量还真是不少。值得一提的是,蠢不是相对的。有时候你看到那些东西就会觉得是毋庸置疑的蠢。我说的不是那些说“太深奥”的人,是明明自己看不懂却要说书很烂的人。

2009年我追看村上春树的所有长篇小说,除了《太阳以西国境以南》,不看大约因为对婚外恋题材不感冒,或者觉得这是渡边淳一的专属。《奇鸟形状录》看了一半,中止了。半年前我兴奋地对姚老师说我最喜欢《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》。现在我必须斩钉截铁地说,村上春树最好的小说是《海边的卡夫卡》。

我不需要与任何人讨论就知道这一点。第一遍看的时候我急于捕捉情结,最后的几章草草掠过,只是牢牢记住了中田死去,星野关上入口石杀死怪物的那段。半年之后直接翻到中田找到佐伯的那一段,才发现自己错过这么美妙的结局。

村上从《且听风吟》到《寻羊冒险记》据说是三部曲,但是无论是《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》还是《海边的卡夫卡》都一如既往继承那种迷幻隐喻。看到世界上最坚强的15岁少年走入那个世界的时候,看到那个世界只有没有书的图书馆、人都没有记忆的时候,我豁然开朗,这简直是《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》的另一面。一个是介入,一个是逸出。一个是逃离,一个是回归。我的入口石也终于翻上了。

《1Q84》还没看。但愿不是继承《挪威的森林》。无论如何,《挪》都太不村上了。

2010年2月25日

袍上的虱子

1、热水器大火档洗澡,水以冷水--温水--热水--烫水--热水--温水--冷水的频率不断更新着,每个周期大约是15秒。明天换中火试试。
2、空调疑似不能制热,且外机声音响到足以扰民。看来冬天必备电热毯,夏天必备电扇。倒是挺环保的。植物也不会感冒了。
3、电视机有够蠢的,除了画面质量令人绝望以外,声音居然倒数第二档还是很响。介于我还能听到隔壁室友的手机短信声,so,幸好我不是一个爱看电视的人。
未完待续。
生活需要发现的美与丑。

胜利大逃亡

我有一座小小的城,它不足15平方,却奇迹般地收纳了我原来散布在一百多平方里的东西,而且还接受了更多。
从此我不必绕过一条六车道,中间有水泥隔离带的终年尘土飞扬的大马路回家,即便小区入口就在车站对面;
从此我不必担心晚上超过九点半就找不到吃的,得买回无数速冻水饺和方便面以防万一;
从此我不必站在阳台上,面对一个大而无当的草坪,看车多于人的小区;
从此我可以清晨听到鸟鸣,对面阿婆唠家常的絮语和下午四点半准时响起的美声练习;
从此我不必在地板上打着滑走路,也可以在阳光明媚的早晨,刷地拉开窗帘,而不必担心,这样会老化了那不菲的地板;
从此我可以,坐在光线充足的窗前,而不是窝在暗蒙蒙的沙发上写稿;
从此我不会化妆颜色失调,只因无法在自然光下,而必须得站在灰黄色调的卫生间壁灯前,隔着一个大洗脸池,把脸贴在镜子上就这么描啊描啊;
从此我可以,在楼下模样宛如儿时的烟纸店里,买到油盐酱醋,无需走到若干条街外;
从此我可以,啊,我可以做自己任何想做的事,在这不足15平方米的城里。
我不必提前一个半小时赶去一家采访,我不必晚上磨蹭完了花50块钱打车回家;春天可以看到未修建过的参天梧桐冒出幼绿嫩芽,秋天可以看到枯黄叶子旋落宛如蝴蝶。
生活的满足真是超级简单,闹中取静的15平方,就够了。

2010年2月7日

《设计中的设计》

这本书着实让我体悟到了一些设计的深意。原研哉谈的是平面和传达设计,如何把信息传达出去。因此设计师在着手之前,理应有自己的立场。哪怕是来自“客户”的约束,也必须去切实领会其中的分寸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建筑设计和这些是一致的。

在这里记录那些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:
1、松屋银座case。那个拉链设计的巨大海报板实在太令人惊喜了。

2、无印良品海报的拍摄过程。那条世界上最长的地平线。

3、原研哉对日本当代文化的考虑。他从一张地图中获得启发,认为日本当今的文化形成是在边缘位置、清空一切之后的“空”文化。

4、纸张的当代意义。电子化如此发达的今天,“无纸化”不光停留在环保意义,而已经成为大势所趋。纸张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,书籍是否会灭亡?原研哉的看法是:如此一来,正好把纸张从其功能性(记录传播)里解放出来,原原本本回归其物质性(作为纸的质地、分量、色彩 etc.),从而成为美的载体,让人从感官享受中得到满足。

我一直认为,纸媒(包括书)会步入唱片的后尘,现在看来,虽然从产业规模这仍是不可避免的事,但从局部而言,纸会成为让生活更美好的东西。